标签: 百问
-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三十二 – 五行顺治品
五行失顺,则物莫能治。欲使顺道自然,天下安谧者,皆当修斋,敷露五方真文,立坛奉币,以告五帝,行香诵经。夫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故曰无量,普度天人。
-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稽首皈依众妙道,志心恭敬二玄真。 今运一心心所议,粗识此经经所因。 空色色空无有性,有无无有色空均。 慧风出自天尊力,扫除心界不遗尘。 惟愿神光常拥护,证明今日守心人。 今日守心何所证,不失凡身得道身。
-
道教修行为何劝善为第一
《太上感应篇》书中的承负观念,虽然与小乘佛教人天乘法因果报应有些相似,但又与佛教观念有一定的不同。佛教认为因果通前世、今世、后世三世,该书则更强调现世与人对环境的蝴蝶效应,作恶有过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肉体的消亡。承负观念对人的吉凶祸福阐述的更广大。
-
太上感应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
道教天尊之六御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昊天至尊玉皇上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东极太乙救苦天尊(即青华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后土皇地祇。道教称之为“昊天六御宸尊”,加上三清,合为“九皇御号”。
-
最全任督二脉、十二经络与子午流注汇总
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子时和午时这两个时辰是一昼夜之中天地阴阳的两个转换点。我们人体气血的运行与天地自然相应的,从子时到午时,再从午时到子时是环流不息的。我们人是天地中的人,我们的身体在天地阴阳转换的时候就要休息一下,以便顺应天地气机的变化,所以古代人把睡子午觉,叫做“盗天地之生机”,这是很高明的养生智慧。
-
道藏版本有何区别,三洞四辅如何划分
明朝的《正统道藏》刊成于正统十年(1445年),总共有五千三百零五卷,四百八十函。前后由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通妙真人邵以正等主事,历经四十年完成。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又命五十代天师张国祥校刊《续道藏》共一百八十卷,三十二函,称为《万历续道藏》,其版毁于庚子之乱
-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八 – 清微金科品
元始天尊当说是经,周回十过,以召十方,始当诣座。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清微九圣、上元天官、卫法仙王、无鞅数众,乘空而来。 玉光緑舆,三素飞云,羽葆流辉,玄虚散霞,丹景浮英,晃耀太空。七日七夜、诸天阳馆阴宫,金阙琼楼,罗列真文,灵风扇霄,隐韵生音,元纲停运,双曜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