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道教百问
-
诵经十二大愿
一愿风调雨顺,二愿五谷丰登。三愿皇王万寿,四愿国土清平。五愿民安物阜,六愿福寿康宁。七愿灾消祸散,八愿水火无侵。九愿聪明智慧,十愿学道成真。十一 愿诸神拥护,十二愿亡者超升。一切飞禽走兽,一切蝼蚁蛇虫,一切冤家债主,一切男女孤魂。四生六道,一切寒林。闻经听法,早得超升。
-
武财神 赵公明
位列玄坛。金轮如意。黑虎吼时。天下妖魔皆丧胆。金鞭起处。世间邪魅悉潜形。受命玉帝。管理财源。统帅雷部。号令瘟火。赏善罚恶。至公至正。大悲大愿。巡查坛院。玄坛赵天君。掌理天下财源。督财府中大元帅。玄化财神天尊。
-
斗姆元君 – 真空妙相法王师 无上玄元天母主
西天竺国,大智光中。真空妙相法王师,无上玄元天母主。金光烁处,日月潜辉。宝杵旋时,鬼神失色。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圣德巨光天后,摩利攴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
-
道教修行为何劝善为第一
《太上感应篇》书中的承负观念,虽然与小乘佛教人天乘法因果报应有些相似,但又与佛教观念有一定的不同。佛教认为因果通前世、今世、后世三世,该书则更强调现世与人对环境的蝴蝶效应,作恶有过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肉体的消亡。承负观念对人的吉凶祸福阐述的更广大。
-
太上感应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
道教宝诰集合
在道教中,原指神仙传达的“圣意”,如道教的经典著作《真诰》,后衍伸为赞颂神仙的骈文,是道门的特定文体之一。 宝诰的平仄韵律十分严谨,多以歌咏形式赞美叙述道教神仙们修行以及功德显化的典故,文字隐晦、精炼。 记述了大量的教理教义、修持方法等。宝诰首句,皆以“至心皈命礼”为开头,表示虔诚顶礼膜拜。宝诰最后多为诰封之神仙圣号。现多在道教道场斋醮中使用。《正统道藏》第5册录有《诸师真诰》一卷,被列为“洞真部赞颂类”。
-
道教天尊之六御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昊天至尊玉皇上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东极太乙救苦天尊(即青华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后土皇地祇。道教称之为“昊天六御宸尊”,加上三清,合为“九皇御号”。
-
术法真的可以算出一个人未来的路吗?
易数字的数有定数也有变数,除先天固定的外,其它是后天可变的,包括层次。 初级的学术数的,想的是算准,找到定数。 中级的学术数的,想的是算不准,找到变数。 高级学术数的,想的是如何定利用变相互的作用,让人生往更优化的方向发展。
-
最全任督二脉、十二经络与子午流注汇总
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子时和午时这两个时辰是一昼夜之中天地阴阳的两个转换点。我们人体气血的运行与天地自然相应的,从子时到午时,再从午时到子时是环流不息的。我们人是天地中的人,我们的身体在天地阴阳转换的时候就要休息一下,以便顺应天地气机的变化,所以古代人把睡子午觉,叫做“盗天地之生机”,这是很高明的养生智慧。
-
道士都必须会术数吗?
术数是用来扶助修行的工具,《国语·越语》云:“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人必须与天地相和合,才能够取得成功。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古时候道门的云水之士,无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