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任督二脉、十二经络与子午流注汇总

 

《黄帝内经》:“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人体有12条正经,外加任督二脉,一共14条经络。人体的经络必须保持畅通,经络不通,则气血不和,百病丛生。

1.任脉: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

2. 督脉: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

十二正经

  1. 足少阳胆经:

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

2. 足阙阴肝经肝:

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

3. 手太阴肺经: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手太阴肺经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当肺经不畅通时,沿肺经所过部位会有肿痛、麻木、发冷、酸胀等异常感觉,一般出现在锁骨上窝、上臂、前臂内侧上缘,也就是拇指方向。肺经和肺、大肠、喉咙等器官联系密切,肺经不通也会导致咳嗽气喘、气短、感冒鼻塞等症状。

有人总觉得气不够使,有吸不上气的感觉,点揉太渊穴,此穴为肺经原穴,补气效果极佳。也可以借助舒息金畅饮定期清肺,让呼吸更轻松。

4. 手阳明大肠经

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5. 足阳明胃经

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6 足太阴脾经

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7:手少阴心经

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心事过多压力重。

 

8:手太阳小肠经

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

9:足太阳膀胱经

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

10:足太阴肾经

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11:手阙阴心包经

胸到中指心包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

12:手少阳三焦经

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疲倦易得慢性病。

 

关于子午流注

午流注是古代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自然规律,是根据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节律观念,高屋建瓴,因势利导,因时、因地、因病、因人制宜,把握病机,从而合理调整气血神志,调理脏腑气血阴阳,激发其正气和心身活力,恢复和改善人体健康状态。它可以根据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节奏、时相特性等,因时因病因人,有效集成和优化用药处方、针刺、艾灸、拔罐、推拿等手段,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子午流注的子午就是指时辰而言,子是子时,就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午是午时,就是上午11点到下午13点。“流”、“注”两字,是指人体气血的运动变化的状态。“流”是流动的意思,“注”是灌注的意思。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那么,气血在经脉中是怎么流动的呢?古人认为是按照“井荥输经合”的顺序流动的。

那么“井荥输经合”又是什么意思呢?十二经脉从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总称“五腧”。这是以自然界中水流的大小来形容各经脉气血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气血从四肢末端向上到达头、面、躯干,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同时结合标本根结理论,将“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的顺序从四肢像肘膝方向排列,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所出,像水的源头;“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像刚出的泉水微流;“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经气盛行;“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入湖海,经气充盛合于脏腑。《内经·灵枢》上说:“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又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说明人体气血就像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适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为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关于十二经络每条经络的井荥输经合穴的具体穴位,不是本节的重点,明代著名医家刘纯在其中医启蒙书《医经小学》中编了一首《井荥输(原)经合穴歌》(原穴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可以帮助大家记忆,有兴趣的可以作为了解。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子午流注之所以以“子午”这两个时辰来命名,是因为“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子时和午时这两个时辰是一昼夜之中天地阴阳的两个转换点。我们人体气血的运行与天地自然相应的,从子时到午时,再从午时到子时是环流不息的。我们人是天地中的人,我们的身体在天地阴阳转换的时候就要休息一下,以便顺应天地气机的变化,所以古代人把睡子午觉,叫做“盗天地之生机”,这是很高明的养生智慧。

中医讲“因天之序”,就是要遵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日节律就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黄帝内经·灵枢》中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郄,烟垢著。”明代医家杨继洲(今浙江衢州人)在其《针灸大成》一书中说:“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

古人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人体的健康,受节气变化、地理环境、时间运转的影响。一年之内有十二个月,一日之内有十二时辰,都是阴阳有规律地消长运动的结果,自然界万物也会随着做出适应的变化,人体亦然。一天中的十二时辰是与人体十二经脉相对应的,不同的时辰,人体气血盛衰在经络中的循行就像潮水的涨潮退潮一样,会随着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规律而相应地变化,就好像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一样。

所以,我们要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时辰来保养其相对的脏腑,与子午流注十二时辰相应的养生法在道家养生及佛家药师法门中都有发挥与应用,被清代养生家尤乘(江苏苏州人)记录在养生古书《寿世青编》中,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经络气血运行各有其盛衰,以一天十二时辰流注十二经,即寅时从肺经开始,依次流注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而终止于丑时肝经。这里有一首歌诀可以帮助大家记忆:

一肺二大三胃经,四脾五心六小通,

七膀八肾九心包,三焦胆肝相连行。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关于子午流注,古人曾编了一首《十二经气血流注歌诀》,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寅时气血注入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子午流注定穴歌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

癸已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

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

 

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

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已包络大陵中。

 

戊日午时历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

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

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

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

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

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嫡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

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

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

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