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三洞四辅十二类

道藏,指道教书籍的总称,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书及六朝以来道教经典。它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

第一部《道藏》的编撰,是东晋的“郑隐藏书”。郑隐是东晋大道士葛洪的老师,葛洪在《抱朴子·遐览》介绍并著录了其师郑隐的藏书。郑隐共收集道书261种,1299卷。刘宋时道士陆修静得到宋明帝的支持,广罗各地道经,编成《三洞经书》,并撰《三洞经书目录》。

《三洞经书》大约收集道书1228卷左右。陆修静还确立了道书的“三洞四辅”分类法,这一分类法在后世的《道藏》编撰中一直被使用。北周武帝崇道,建有玄都观,收集道经甚富。当时编有《玄都经目》,共有2040卷道经和4323卷经名。北周武帝另建有通道观,延请高道,汇辑道书。

《云笈七签》卷85《王延传》云:“(建德三年,武帝)乃诰云台观精选道士八人与延共弘玄旨。

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

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

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三洞

即洞真、洞玄、洞神三部,系承袭陆修静《三洞经书目录》题名。

道经来源不一,其初各有传授系统。

《道教三洞宗元》、《三洞并序》皆称:

洞真系天宝君所说经,为大乘;

洞玄系灵宝君所说经,为中乘;

洞神系神宝君所说经,为小乘。

此三君各为教主

即天宝君为洞真教主,灵宝君为洞玄教主,神宝君为洞神教主。

 

《道藏经目录·凡例》:

凡托名元始天尊所造作的经典,均收于洞真部,“上清经”属之;

托名太上道君造作的经典,均收于洞玄部,“灵宝经”属之;

托名太上老君造作的经典,均收于洞神部,“三皇经”属之。

道教认为,“三洞经符,道之纲纪,太虚之玄宗,上圣之首经”,故三洞为道经中最重要的三个部类。

四辅

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总称,是对三洞的解说和补充。

据《道教义枢》及《云笈七签》的记载,

太玄为洞真经之辅;

太平为洞玄经之辅;

太清为洞神经之辅;

正一部通贯三洞和三太(即太清、太玄、太平),遍陈三乘,为以上六部之补充。

《正统道藏》虽仍分为三洞、四辅,实际上,分部已经混淆。如上清经当入洞真部,今大多误入正一部;度人经诸家注当入洞玄部,今误入洞真部;道家诸子注疏当入太玄部,今亦误入洞真部。

 

十二类

三洞之下各分十二类,总为三十六类经,亦称三十六部。

据《云笈七签》、《道教义枢》称,

十二部即

本文类:经教的原本真文;

神符类: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

玉诀类:对道经的注解和疏义;

灵图类:对本文的图解或以图像为主的著作;

谱录类:记录高真上圣的应化事迹和功德名位的道书;

戒律类:戒规、科律的经书及功过格;

威仪类:斋法、醮仪及道教科仪制度的著作;

方法类:论述修真养性和设坛祭炼等各种方法之书;

众术类:外丹炉火、五行变化和一切术数等方术书;

记传类:众仙传记、碑铭及山渎道观的志书;

赞颂类:歌颂赞倡的著作,如步虚词、赞颂灵章、诸真宝诰等;

章表类:建斋设醮时上呈天帝的章奏、青词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